获悉,该研究成果纠正了世界医学界长期来“红光不影响小鼠等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的传统观念,为精准设置夜行性动物实验夜间照明的光照参数和更可靠获得医学实验数据,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该研究成果也对家用夜间健康光源的开发、应用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国际著名光学电子期刊《光学世界》(《Light World》)也对该成果作了重点介绍。
据悉,小鼠作为生命科学实验常用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夜行性动物一样,具有夜间活动,昼间休息的习性。当它暴露在白光下时,活动度迅速降低,并很快进入睡眠状态。以往世界医学界长期认为,小鼠缺乏红色色觉感知,所以当需要在夜间光照时常采用红光照明,因为他们认为“红光不影响小鼠等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这样,可避免夜间光照对小鼠睡眠等行为的干扰。